2013年8月11日 星期日

郭氏源流輯錄

 

有關郭氏源流相近之資料如下:

台灣郭姓的絕大多數系出「汾陽」世第,証據確鑿,不容置疑。以下,便是本省郭姓家族所珍藏的部份源流文獻──
「郭氏源流考」:「詳考郭姓所由始﹔蓋出太原商音周文王季弟,號叔受封于虢,或曰郭公因以為氏,又望出華陰馮翊,傳數百世始發于汾陽王,其六子曖仕于光州固始家焉,則有郭之支分派流蔓廷南天者由此源本而支分也。
八 閩古東毆地也,自漢武惠其民反覆,遷其民于江淮間,其地率為丘墟。至唐代宗時,命王審知開閩,移固始之民而邑于閩,暖曾孫頌為審知參軍,家于興化,八世孫 政,宋高宗時為晉邑令﹔不同本籍以晉為居,主九子,子各三四孫,由是流派漸遠,大宗小宗散處異地。政之第三子鉉字彥通,仕于元,皇慶元年移居石湖,生五子 俱蕃衍,故石湖郭姓甚多,總之皆鉉后也。……」
「南 靖渡台始祖崇飽公派修譜序」:「我祖宗系統.出于唐玄宗時之名將汾陽郡王郭子儀派下,因此燈號為汾陽,隨各朝政變,逐次避亂移南,于明洪武九年(公元一三 七六年),郭以德辭去漳州衛右所軍百總軍職,自原居漳州府長泰縣方城里橫洋社,土名大路口寓所,遷入漳州府南靖縣涌口保廟兒社俾仔乾厝,屯田業種,為南靖 始祖…:至郭崇飽于清雍正五年(公元一七二七年),渡台筑居台灣府淡水廳芝蘭一堡內湖洲仔,租園開基立業耕農,為渡台始祖傳下我族。
「福 建嘉寧郭氏遷台世系考」:「本裔出自汾陽王季子曖公之后,初有一支遷居于浙江之龍數縣括蒼鄉,明初分支至福建壽寧縣之斜采,坑泉傳有祖諱子推,字侯一公 者,始遷至同邑之村灘村,村周韓江之上游,公開為船舶之超點,后集成鎮,因而宗族繁衍,今已千余家,故系出壽寧之郭氏,俱以侯一公為一世祖。侯一公后裔遷 台者,有碩及京族叔侄兩家…
郭氏譜草序(作者為康熙甲午年郭天合)「我德公,太原人也,汾陽忠武王裔也,元末授職來泉督輪,因于戈搶據弗克返朝,于洪武九年依例占籍,卜居晉水法石,生有伯仲季,而仲分派于惠陽百奇居。……」
「崇正同人系譜郭氏條」:「至唐中葉,有郭子儀……封汾陽郡王。有八子,七十二孫。其第七子喧,出守福州汀州……生子福安…!任福建泉州太守…:以官福建故,遂家于汀州郭坊村。此為郭氏南來播族之始」。
台北縣汐止鎮「蓬島郭氏族譜」:「初為光州固始人,嗣奉汾陽王香火,從王審知從弟想入閩。祖崇,想假以新寧(福建長樂令),乃家焉。數傳而入仙游,轉莆田。汴宋南遷,累遭兵火,世系難詳:然由福而興而泉,大概可按」。



以下,便是本省郭姓家族的世传昭穆:
祖籍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二五都异平堡上坪岱山社大山脚(基隆市郭甲乙先生提供):文景维仲淑,元世安汝期,土志振光宗,云龙际雨时。
桃园镇郭星斗先生提供:承先启来裔,绍德永为基,天锡我胤祚,千秋庆有余。
松莲派(台北市郭昌先生提供):松柏盘根大,芝兰叶奕光。
南靖派(崇饱公派):文章华国,诗礼传家。
祖籍湖而湘潭(台北市郭承绪先生提供):郭元景宗,连九如新,敬承先德,克振家声。
双池大丘湖中派(祖籍泉州府南安县十二都蓬岛):
克(一世)予夏尔淑,元世人乡相,治朝重正芳,令公家谱远,永守系丝长,孝梯伦须笃,读书业弥张,祖来基泽厚,贻燕万年光。
铙平派(嘉义县水上乡郭炳均先生提供):诗礼传家气,兰桂有义芳,文章有瑞发,世茂垂裕昌。
惠安派(彰化县鹿港镇郭正先生提供):清廉启国家修廷献,文明宏作必有克成用垂式谷。
惠安派(基隆市郭民锋先生提供):仲(一世)佳谏怀闻甫百里随天,定朝清廉启国家修廷献,文明行笃必有克成用垂,式谷宜尔子孙以介景福。
屏山派(新竹市郭正民先生提供):元世人卿相,治朝重正方,令公家谱远,永守系声长,孝梯伦滋笃,诗书业弥张,租来基泽厚,胎燕万年光。
后浦派(员林镇郭显立先生提供):英甲良通光,普德世景天,文国呈鸿裕,维中显希明,钦情随择佑 ,克台振光昌。
北港镇郭鸿翔先生提供:弘(十二世)基光世守,鸿烈永丕承,文章昭祖德,忠孝贻孙谋。
钱山派:尤(三世)崇文太肖俞储胤淑侯友子仲君方尚贤立志家声克振。

蓬島十二都  地名由來  

 蓬华乡
  明、清所属十三村为南安县十二都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合并蓬岛、华美二联保为蓬华乡。主要姓氏为郭、洪、苏、黄。
  大演——大演、岩内、岭脚、尾厝、水尾——〖洪〗
  华美——华美、险坑、行道、水尾、林格坪、内寨、金太、大坪埔——〖洪〗
  蓬岛——半山、蓬岛、后垵、益岭、下土楼、红林、吊灯寨、横坑、甲田、湖顶、山后、牛角壤、山门、池后壁、后辽、下路荇、院前桥、土楼口、双池、后门、待驾畲、后辽格、后垵后、双埔腰——〖、林、柯〗
  苏厝——苏厝、大格亭、东山寨——〖苏〗
  山城——巴壤洋、中堀、张田坑、灰里、椒垵、靴丘、大份、石狮、枫垵、火路、萍空、下寮、下扁份、坑尾林、水边壤、桥尾宫、吴厝壤、洋麻墘、脚堀、墓壤、格顶、茶仔垵、贤坛后——〖郭〗
  新村——大墘头、毕石尾、高菜格、洋柏洋——〖苏、陈〗
  黎明——古坑格——〖黄〗
  路荇——路荇——〖洪〗
  黎阳——吕洋、王厝、寨仔、埔后——〖黄、王〗
 
 註 : 據網路資料,郭姓住民於蓬島有八千餘人,於山城有三千餘人,和兩山村就達萬餘郭姓人口。
南安蓬島郭氏家廟素有“陸上小蓮萊”之稱的蓮島村位於南安西北部,與安溪、永春毗鄰,唐時稱“涵埭”,屬南安市蓬華鎮。蓬島地處高山小盆地,村中突起數小山如棋子,俗稱“八仙圍棋”。

境內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郭姓人主要的眾居地之一,蓬島郭氏包括蓬島、山城二個相鄰的自然村,現有郭氏人口8831人,其中蓬島5570人,山城3261人,旅居台、港、澳及東南亞各國的蓬島郭氏族人當數倍於此。蓬島郭氏家廟位於蓬島村中福鼎山陽,坐乾向巽,是開基始祖德昭的卜居處。

家廟建於明嘉靖年間,由十世樸野籌建。蓬島郭氏家廟所處環境優美,將軍山拱揖於前……廟乃一九九一年落架重,為皇宮式建築,二進,占地三百多平方米。具有雅麗的明清風格。家廟整體用料考究,以木石為主,工藝精細,別匠心。彌漫於家廟內外的文化氛圍更加令人肅然起敬,廳堂四周高挂着折衝偉略”、“進士”、“文魁”、“亞魁”等匾額,遷居臺灣的郭成金中舉匾亦高挂在此。家廟內外楹聯匾額皆為名家所書,書寫者主要有:趙樸初、愛新覺羅.漙杰、啟功、啟驤、蔣之、唐棣華、蘇適、潘受、任繼愈等。

蓬島郭氏歷史上人文薈萃,明清兩代榮登進士、舉人、貢生者數十人,并出現了“祖孫翰林”、“五子登科”。較著名者有清朝南安第一個進士郭瑄第,任知縣,授文林郎;武將郭世耀,隨施琅征服臺灣,叙功加左都督,榮膺御書“折衝偉略”匾。近代以來,大學生、留學生、教授、博士、科學家、企業家大批涌現。被譽為世界十二大銀行家之一的新加坡豐隆集團主席郭芳楓是蓬島郭德昭的第廿五代裔孫。中國新聞社總編輯郭招金先生也出生在這里。

蓬島郭氏奉唐汾陽王郭子儀為其遠祖,據臺灣《寰球郭氏宗譜》載郭氏世系表,郭子儀列第六十世。郭子儀生七子,長子郭曜生四子,其次子名曰郭鋒,鋒生二子,郭嵩位居其次,嵩為郭子儀曾孫,應列郭氏第六十三世。凡閩之郭氏,大多奉嵩為入閩始祖。根據《蓬島郭氏家譜》記載,郭嵩于唐鹹通年間(860~874)自河南光州固始縣,隨王審知從弟王想入閩,家於新甯(今長樂縣芝山鄉),其處至今尚保留汾陽王廟,廟中有唐代大書法家柳宗元書寫的石碑。自郭嵩而下,流派不一,分遷各異,嵩傳贊,贄傳恂,入興化,家于仙遊大蜚山下。三傳質,入泉州,居府城高貴坊後,再徙北門、朝天門。由侯官入德化的名曰郭起,家於下湧團之伯坑,因起為侯官人,故名其曰侯伯坑。蓬島郭氏出自德化一支,始祖郭德昭于宋甯宗年間(1195~1224)攜次子祖發、三子祖旺從德化山坪頭(今大田縣屏山鄉)遷入南安蓬島鄉,長子榮景留守山坪祖裏。天柱岩檀越公郭梓新為蓬島郭氏三世,由此可斷定郭德昭入蓬島之年當在宋甯宗年間。至於郭德昭遷入南安,歷來有二說,一說先蓬島福坪右界,一說先山城,從郭德昭墓在山城後獅推斷,先山城而後定居蓬島比較接近。

堂號昭穆蓬島郭氏以“汾陽衍派”“汾陽傳芳”為堂號。因蓬島郭氏修譜濫觴於十四世,故十五世以下,世代綿遠,昭穆不載,自十六世起,始新定昭穆如下:[/size][/font] [font=細明體][size=12pt]字行:元世人卿相,治朝重正方。令公家譜遠,穎守系聲長。[/size][/font] [font=細明體][size=12pt]   孝悌倫滋篤,詩書業益張。祖來基澤厚,貽燕萬年光。[/size][/font] [font=細明體][size=12pt]名行:姬縴淵源永,雲眜纘緒宏。先民隆矩?,後代懍遵行。[/size][/font] [font=細明體][size=12pt]   植品宜敦本,修身在致誠。汾陽餘慶衍,三島踵簪纓。[/size][/font] [font=細明體][color=#008000][size=12pt]外遷[/size][/color][/font] [font=細明體][size=12pt]根據《蓬島郭氏家譜》世系圖載:郭德昭次子祖發生梓新,梓新生宜成,宜成生五子,列蓬島郭氏五世,一郎留居蓬島,二郎、三郎往同安石渤、石倉,四郎、五郎往福清;六郎往永春南幢鄉。郭德昭三子祖旺生子朝,遠徙他鄉,不知所終。爾後,各代都有族人外徙,省內主要分佈泉州浮橋,安溪梅峰古樓、佛子格,永春、同安、廈門、仙遊三會、福清、福州、漳州、浦城、永安、南靖、平和、德化。省外主要分佈江西、浙江、臺灣、香港、澳門,尤以臺灣居多,臺灣土庫鳳山寺廣澤尊王即是蓬島郭氏族人於明末清初渡台時從家鄉奉供的,這是蓬島郭氏族人最早渡台者,十六世郭恭亭於乾隆35年(1770)遷居新竹,十七世郭勇遷台中,十九世郭源伾以及郭雲山、郭雲河遷居臺北汐止,廿一世郭雲沛于道光丁酉(1837)遷新竹竹北,見諸譜牒記載遷台蓬島郭氏族人還有十五世啟侯公,十六世有大公,二十世溪水公等,其中二房遷台者最多,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一些寓台蓬島郭氏宗親陸續回鄉探親謁祖,捐修宗祠。旅居海外的蓬島郭氏族人主要分佈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印尼、菲律賓,以新加坡最多,且經常來往,對祖裏公益事業貢獻頗多,旅居其他國之蓬島郭氏族人現已很少來往。[/size][/font] [font=細明體][color=#008000][size=12pt]譜牒[/size][/color][/font] [font=細明體][size=12pt]《蓬島郭氏家譜》共修四次,第一次修譜是在明末,族人搜古契得先人一至七世封塋,郭陶障即於明崇禎丙子年(1636)著手整理編纂,由其子瑄第完成。隆武二年(1646)丙辰二月,瑄第刻本宗衍慶圖分贈各族,越年募刻全譜,至五月畢,約三萬多字,共印 120部,時登譜者 360人。迨至清乾隆甲寅年(1794),蓬島郭氏準備第二次修譜,由副貢郭大彬主持,至嘉慶丙辰(1800)完成,踞前修已 150年,入譜者已達前譜之十倍。88年後,即光緒戌子夏(1888),中書郭煥其倡議三修族譜,延永春進士林慶元為總纂,至光緒庚寅(1890)告竣,共三十三卷。民國庚午年(1930),蓬島郭氏第四次修譜,由郭重安董其事,延德化郭昭遠為總纂,閱三載方告完成,共35卷計42本。時蓬島郭氏已臻27世,丁逾五千。這次修譜引起爭執,致造訟端,其緣由曆曆載諸譜端。現在,《蓬島郭氏家譜》在蓬島境內已無完整者,另星散落在民間。惟安溪梅峰古樓尚存三修、四修族譜各一套,吉光片羽,彌足珍貴。在此必須補記兩筆:一、三修族譜時,寓居臺灣苗栗的郭騰蛟率子侄回鄉參加修譜並為其先人追薦功果。二:四修族譜時,蓬島曾派人往臺灣汐止采輯。[/size][/font] [font=細明體][color=#008000][size=12pt]籃橋郭氏昭穆[/size][/color][/font] [font=細明體][size=12pt]籃橋郭氏始祖靜齋公自明景泰逃難於此,曆世修一次全族公譜,後二三修各房自修。民國四十四年進行重修,1996年全族三次大修。由於先輩生活困難,無及時修譜,故輩份也是從第四世才編起。即:賜朝國厚欽,其貽子孫謀,善永厥丕基,永昌爾萬世,祖德傳千枝。[/size][/font] [align=center][font=細明體][size=12pt][url=http://www.nanchens.com/xx/index.htm][img=85,18]http://www.nanchens.com/lb/tu/lb0003.gif[/img][/url][/size][/font][/alig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